唐诗别集注本。清浦起龙撰。起龙字二田,无锡(今属江苏)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雍正二年(1724)进士,尝为苏州府教授。撰有《史通通释》、《酿蜜集》等。《读杜心解》凡6卷,分体排列,而文赋又散附于有关各诗之后。是编注释力求简要,浦氏于其书“发凡”中指病前入注杜:“句细字绎,解乃繁然竞起。”“杜之祸一烈于宋人之注,再烈于近世之解。”故其书不作繁琐引证与考据,对前人旧注剔抉择选,而以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三家之说为多。浦氏又云:“……摄吾之心印杜之心,吾之心闷闷然而往,杜之心活活然而来,邂逅于无何有之乡,而吾之解出焉。”知其重潜心领悟杜诗之旨意,以注为副,以解为主,结合历史事实之考核,阐释篇章大意,具体剖析,时出新见,纠正前人之疏舛。其就诗意划分段落亦极得体。然其编次,过于支离繁琐,其所谓“寓编年于分体之中”,即将诗按古体、近体分编之后,再各自编年。此举实不足为法,往往徒增纷扰。杜诗中间有一题数首之诗,实为一时之作,然诗体不同,浦氏分置异处,失之割裂。杜甫文赋,他本皆另附于卷末,浦氏则散附各卷之中,牵合附缀,尤属不伦。故《四库全书提要》云:“自有别集以来,无此编次法也。”其解析、分段,亦用接、顶、提、转等套路,颇显生硬呆板,而且有支离曲解之弊。惟仍不失为一部多有发明创见之注本。洪业评此书曰:“与钱、朱、卢、仇辈立异之处甚多,虽未必处处的确可依,要是熟于考证者心得之作,未可嫌其编次体例之怪,而遽轻其书也。”(《杜诗引得》序)其书会心诗旨往往超越前人。此书有雍正二年浦氏宁我斋刊本。另有1961年及1977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