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堂杜诗注解


唐诗别集注本。清张溍撰。张溍(1621-1678),字上若,直隶磁州(今河北磁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后乞归里,不复出仕。家居20年,不事交游,以著述自娱。《清史稿》有传。溍注杜诗,始于顺治六年(1649),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24年,五易其稿。康熙三十六年由溍子榕端校订,并于次年刊行。凡22卷。前文集2卷,收文赋32篇。后诗20卷,前列《杜工部编年诗史谱目》、宋荦序、康熙三十六年张榕端所辑张溍批注杜诗卷末遗笔六则及榕端附记、旧集志传序跋。共收诗1453首,不分体,编年排列。此书以许自昌刻《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为底本,稍删削其冗复芜杂者,凡标“原注”字样者,即千家注之原注。采用明以来诸家注者则标姓氏,尤以钱谦益、朱鹤龄二氏为多。溍所作评注,不标姓名,或于句下,或于篇末,甚为简明。而于杜诗之艺术性尤着意评析,颇能得其佳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用功甚勤,然多依傍旧文,尚未能独开生面”。未免贬抑过甚。此书广为后来注杜诸家所征引,颇有影响。道光二十四年所刊之范辇云《岁寒堂读杜》20卷,即剽袭此书,甚至照录张注一字不易。咸丰时顾淳庆之《杜诗注解节抄》,亦此书之节选本。据洪业《〈杜诗引得〉序》云:“近德人萨克译杜诗为德文,即用溍本。”此书版本尚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溍玄孙张璇重校、六世孙张篯重刻本,仅诗集20卷,未刻文集。文集2卷,乾隆间杨伦附刻于《杜诗镜铨》之末,流传遂广。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据康熙三十七年(1698)张氏读书堂刊本影印,即《杜诗丛刊》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