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别集考订之作。又名《昌黎先生集考异》。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由泉州同安主簿累官至秘书阁修撰,终于宝文阁待制。晚年主讲紫阳书院。宋代理学集大成者,著述极多。韩愈文集之校勘,朱熹之前,有方崧卿《韩集举正》。《举正》参校诸本,弃短取长,一时称为善本。然《举正》参校之诸本,实则以馆阁本为主,虽有谬误,往往曲从,它本虽善,亦弃而不录。故朱熹因其书更为校定,悉考各本之同异,“苟是矣,则虽民间近出小本不敢违;有所未安,则虽官本古本石本不敢信”(朱熹《考异》卷首语),又详为辨证,著其所以然者。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成《韩文考异》10卷。其书校雠精审,《考异》行而方氏《举正》几废。其后,王伯大编《昌黎文集》,以朱氏《考异》散附于内,其书遂不复单行。朱熹门人张洽有鉴于此,乃重加校订于理宗绍定二年(1229)刊行。明正统间曾有翻刻,清康熙时重刻,《四库全书》所收,即据康熙刻本。1912年涵芬楼影印《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末附朱氏《考异》10卷,然缺漏较多。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张洽校订刻本影印,最称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