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集注本。宋赵次公撰。赵次公,字彦材,西蜀(今四川成都)人,生平无考,约为北宋末年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载:“赵次公注杜诗五十九卷……以古律诗杂次第之,且为之注。”是书大约成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原刻早已泯没。今北京图书馆所藏明抄残本,书名为《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与宋、元公私著录之书名有异,然实为一书。此抄本成帙卷一一后有“右杜诗先后解,宣和刻本,共十本,丙寅孟春抄”。知乃翻抄宋宣和间赵注原刻本。是书残存26卷,以编年为序,自末帙之一《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始,至已帙之八《聂耒阳书致酒肉疗饥荒江》止,计有末帙7卷、成帙11卷、已帙8卷。书末有民国二十四年张允亮于傅增湘藏园见是书小记,又有沈曾植跋语。跋云:“次公此注于岁月先后,字义援据,研究积年,用思精密,其说繁而不杀。诸家节取数语,往往失其本旨,后人据以纠驳,次公受枉多矣。要就全书论之,自当在蔡(梦弼)黄(鹤)之上。”是书注释极繁,广征博搜,引经据典,于考证字句出处,用力最勤,成就亦大。如《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一诗,每联之下均有详明之字句注释,全诗之后又有概论千余言。杜诗旧注号称千家,就其详彻而论,无有逾此者。《门类增广十注杜诗》、《九家集注杜诗》、《分门集注杜诗》、《黄氏补注杜诗》等宋注乃至后代诸家注杜之作,无不援引此书。其中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所引最多。曾噩《九家集注杜诗序》曰:“注杜诗者数十家,乃有牵合附会,颇失杜意……惟蜀士赵次公为少陵忠臣,今蜀本引赵注最详。”此书为北宋注杜之唯一存书,其注解虽略嫌繁杂,却有翔实完备之长,代表北宋杜甫研究之最高水平。此书极为罕见,除北京图书馆所藏明抄残本外,成都杜甫博物馆、安徽省文史馆藏有清康熙抄本,存卷、款式俱与明抄本同,当为明抄本之翻抄本。今有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