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题一作九日齐安登高。齐安为郡名,即黄州。齐山,在池州城南三里许。今人多采“齐山”说,作“齐安”者误。此诗作于武宗会昌五年(845)九月九日,其时杜牧在池州(今属安徽)任刺史。次句“与客携壶上翠微”之“客”为张祜,亦晚唐著名诗人。当时张来池州探望杜牧。翠微,指翠微亭,在齐山山顶。宋周必大《九华山录》云:“池州齐山,山脚插入清溪,石色青苍可画,洞穴半出水中,清溪直接大江,眼界豁然。又其旁,拔起数峰,奇甚,谓之小九华,皆齐山最胜处也。又其上,即翠微亭,是为山颠。杜牧之云‘江涵秋影雁初飞’,此地此时也。”杜牧乃上一年由黄州调任池州。池州地僻人稀,诗人心境并不愉快。此诗有旷观古今、随在自得之趣,其中“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一联,写诗人纵情畅游、放浪随俗之情景,极为生动,历来传诵人口。然综观全诗,实有一种壮志不得施展之愤激,而以旷达出之。牛山,在春秋时齐国都临淄南,《晏子春秋·谏上》曰:“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韩诗外编》卷十记载略同。在杜牧诗中,此诗最足以反映诗人之文采风流。除张祜步韵作《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外,后人经池州或游齐山时,均咏赞不绝。明释祖浩等编有《齐山诗集》7卷,将杜牧此诗及后人继作(并附杂著记序)汇辑成帙。宋吴仲复《齐山》诗云:“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明喻璧《游齐山》诗谓:“江涵秋影携壶处,千载人犹说牧之。”(《嘉靖池州府志》卷八)苏轼《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朱熹《水调歌头》(江水浸云影),均系隐括杜牧此诗而成,可见影响之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