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其时杜甫在夔州,原住瀼西,西邻有一贫穷寡妇常至堂前扑枣。是年秋,杜甫由瀼西迁至东屯居住,原瀼西之草堂便借与刚由忠州来之吴姓亲戚居住。吴迁来后,即在草堂四周插篱,意在防人前来扑枣。杜甫遂作此诗与吴郎,实为以诗代简,因此前杜甫已写有《简吴郎司法》1首,故此诗题云“又呈”。此诗告知吴郎毋须防阻邻居寡妇来院中扑枣,然出语极为委婉。前四句,先以自己对寡妇体贴同情之态度启发吴郎;中间两句,委婉批评吴郎插篱防人之举;最后两句,由寡妇之苦诉征求,联想到无休无止之战乱对人民造成之痛苦,不觉潸然泪下。既是杜甫对苦难中人之深厚同情,且以此感化吴郎。朱瀚曰:“通篇借妇人发明诛求之惨,大旨全在结联,与‘哀哀寡妇诛求尽’参看。”(《杜律七言律解意》卷四)清仇兆鳌曰:“此诗,是直写真情至性,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杜诗详注》卷二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