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客居成都。天宝四载秋,甫与李白在兖州相别,其后未曾见面。安史乱后,李白因参与永王璘幕府而系狱浔阳。乾元元年(758)长流夜郎,后遇赦东归,漂泊于浔阳、金陵等地,杜甫深为李白不平,屡屡写诗表示怀念,故诗云“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其时不知李白详情,故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表达对挚友之深切同情与思念。匡山,指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大匡山。宋杜田《杜诗补遗》曰:“白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有大小匡山,白读书于大匡山,有读书台尚存。……所谓匡山,乃彰明之大匡山,非匡庐也。”(《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四引)匡庐,即江西庐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