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题首言建中三、四年(782—783)朱泚、李希烈之乱及兴元元年(784)关中大饥,作者远离故乡下邽(今陕西渭南),避乱江南,从此弟兄离散,各处一方。此诗为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奉母居洛阳,中宵望月,怀念下邽而作。前六句描绘故园荒芜、无人耕种之凄凉景象,更以“孤雁”、“飞蓬”形容兄弟分散、漂徙之情景。最后谓分散在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乌江(今属安徽和县)、符离(今属安徽宿州)之弟兄及在洛阳之作者五处共同怀念故乡下邽。全诗语言流畅,属对工稳,真切自然,层次分明,诚如蘅塘退士所评:“一气贯注,八句如一句,与少陵《闻官军作》同一格律。”(《唐诗三百首》卷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