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作年无考。所谓杂诗,《文选》云:“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卷二九)此诗初视似为边塞题材,而其体实仿自《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人之杂诗。《文选》列《古诗十九首》为“杂诗”之首,以杂诗中之闺情体写边塞题材,实与南朝以降边塞诗之逐渐兴起有关,唐人多以边塞题材为习作,故从此诗可窥杂诗一体发展至唐因时代风气之变化而起之演进。据之亦可判断此诗当为佺期早作。诗以思妇口吻写征戍之情,虽体沿陈隋而以盼良将、静边城为结语,清丽柔婉,内含刚气。尤难能者在于一笔绾万里,由思妇而及征人,蝉联而下,于曲折之中见宽远思理,于精切之中见意脉圆转,可见由初唐体向盛唐体转变之先兆。郭茂倩《乐府诗集》截前四句入《近代曲辞·伊州》,又可见当时曾播于管弦。其体虽律而气调近古。“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虽似由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而构想奇特,青胜于蓝,并承上启下,转出新意,是一篇警策,故历来推为名句。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朝阳一带。龙城,西汉时为匈奴祭天与大会诸部处,在今蒙古境内,此处代指敌方要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