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春,时杜甫陷贼长安。江,指曲江池,长安游览胜地。诗人睹江水江花而生哀思。因明皇与杨贵妃常游幸曲江,而今宫殿萧条,春色依旧,触物伤情,故以“哀江头”为名,实为哀杨妃而发。清黄生曰:“《哀江头》与《哀王孙》相次,非哀贵妃而何?不敢斥言贵妃,欲借行幸之处为题目耳。”又曰:“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为祸阶,杜公身事明皇,即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杜诗说》卷三)诗中描写京师沦落、胡骑满城之破败悲惨景象,曲折含蓄,讽刺明皇荒淫祸国之事实,表达国破家亡之哀伤。前人评此诗,辄谓与白居易《长恨歌》、元稹《连昌宫词》相轩轾。清钱谦益曰:“此诗兴哀于马嵬之事,专为贵妃而作也。苏黄门曰:‘《哀江头》即《长恨歌》也。’斯言当矣。”(《钱注杜诗》卷一)宋苏辙评曰:“予爱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栾城集》卷八)清黄生亦曰:“《长恨歌》今古脍炙,而《哀江头》无称焉,雅言之不谐俗耳如此。”(《杜诗说》卷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