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孙诗并序


元稹

元和五年,予贬掾江陵。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山月晓时,见桐花满地,因有八韵寄白翰林诗。当时草蹙,未暇纪题。及今六年,诏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予亦白须两茎,而苍然斑鬓,感念前事,因题旧诗,仍赋桐孙诗一绝,又不知几何年复来商山道中。元和十年正月题。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815)。当时元稹由江陵奉诏归长安,途经商山(在今陕西商州东南)。元和五年(815),元稹贬官江陵经商山时,曾作《桐花》诗。今见昔日桐树之细枝已可合抱,有感而作。此诗运用托物起兴手法,由桐树今昔变化,抒发年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深沉感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诗化用此典故,更觉情韵悠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