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至德二载(757),李白为永王李璘罗致幕中。璘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乾元元年(758)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二年春行抵巫山,遇赦放还。然杜甫长时未得李白消息,以为其仍在贬所,于是忧念成梦,遂有此作。二诗情真意切,凄恻感人,李白为朝廷逆犯,杜甫乃借梦境写忧思,多作扑朔迷离语。陆时雍曰:“是魂是人,是梦是睹,都觉恍惚无定,亲情苦意,无不备极矣。”(《唐诗镜》卷二一)二诗均以梦前、梦中、梦后为序,以四、六、六句分层,正所谓“一头两脚体”。前篇为初梦而作,叙致梦之由,述梦中相接之情,记梦后相思之意。后篇从频梦叙起,继而代述梦中心事,末以深致不平作结。二诗虽自具起讫,而逐层递进,前呼后应,浑然一体。清仇兆鳌评其二章曰:“前章说梦处,多涉疑词;此章说梦处,宛如目击。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情。非公之文,亦不能写此情。”(《杜诗详注》卷七)前篇“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写梦后初醒时感受。化用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用其意而少变其句,不失为唐诗精华。后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为古今才能之士遭湮没鸣不平。语本《晋书·文苑传》:张翰任心自适,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其意由玩世不恭转而为愤世嫉俗,可谓化腐为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