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至德二载(757),杜甫因疏救房琯险被刑戮,乾元元年(758)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其“致君尧舜,再淳风俗”之崇高政治理想遭严重打击。乾元二年七月,杜甫遂弃官西去,岁暮抵成都。上元元年春,卜居浣花草堂。杜甫曾多次拜谒诸葛亮祠,表示崇敬之情。此诗乃初访丞相祠时所作。首联开门见山,指出丞相祠之所在。丞相祠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城南二里许,晋代李雄所建。锦官城即成都。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貌似摹景,实乃抒情。首“自”、“空”二字,则对祠庙荒凉、世人逐渐冷落前贤之慨叹、对哲人远逝、荒庙空存之怅惘,跃然纸上。故历来被视作即景生情之佳句。清仇兆鳌曰:“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杜诗详注》卷九)颇得此中三昧。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道出刘备、诸葛亮君臣相与为用之原因,又说尽诸葛亮一生才智、功业、德操,亦为杜甫自身政治理想之写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联,吐露千古志士仁人之共同心声,感人至深。《宋史·宗泽传》载:南宋爱国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即诵此二句,“但呼过河者三而薨”。足见此诗感化力之巨。邵子湘评此诗曰:“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杜诗五家评》卷一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