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此诗作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原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是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围安庆绪部于相州(又称邺城,今河南安阳),而为叛军所败,60万步骑骤溃。为挽救危局,唐王朝强行征兵。师氏曰:“从《新安吏》以下至《无家别》,……朝廷调诸郡兵益急,虽次丁尽行,秦之谪戍,无以加此。”(《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一四)后人称此六诗为“三吏”“三别”,六诗继承汉乐府传统,即事名篇,自制诗题,富新创意。“三吏”叙事夹带问答,“三别”仅记送行者出征者言词。六诗相互联系,浑然一体,而又各叙一事,独立成篇。《新安吏》为“三吏”“三别”首篇,亦为六诗总领。新安在洛阳西,今属河南。吏谓征兵差吏。诗言邺城兵败,弱小亦不能免征入伍,见生民兵役负担之苦。全诗共分三段,皆据实直书。前八句总叙点兵之事,中八句述离别之苦,后八句述点兵之由。杜甫既悲民之所悲,又劝勉“中男”径赴战场,可谓矛盾。明人张綖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皆刺也,此可已而不已者也。若夫《新安吏》之类,则慰也。”(《杜工部诗通》卷七)诗中“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二句,言人心悲伤,故闻流水之声,有似青山之哭。下一“犹”字,便见恍惚之意,读来惊心动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