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戒边功也。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臂折来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此诗为《新乐府》组诗50首之九,宪宗元和四年(809)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时作。篇中通过一位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折臂老人之自述,谴责唐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不义战争。天宝年间,唐廷穷兵黩武,两次出兵南诏,均以惨败而告终。其间在中原一带大肆募兵,使无数平民家破人亡,丁壮死于泸水(今雅砻江下游与金沙江会合后一段)。据《旧唐书·杜佑传》记载,元和初西北边境又有类似情况发生,边将邀功求战。作者即以此诗劝谕执政者,当以历史教训为戒,倾听百姓“边功未立生人怨”之呼声,勿再逐取边功。诗中刻画折臂翁以残身保命为满足之形象,尤为生动感人。故《元白诗笺证稿》称赏“此篇为乐天极工之作。……然其势若常山之蛇,首尾回环救应,则尤非他篇所可及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