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名。全篇由七字或七字句为主构成。源于古代民谣。先秦时,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外,荀子《成相篇》亦为模仿民谣而成以七言为主之杂言体韵文。西汉成帝时之《上郡歌》已是一首完整之七言歌谣。至东汉,七言、杂言民谣更多。文士作七言诗,传起于汉武帝时君臣联句之《柏梁台诗》,但系伪作(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一)。据现存史料,第一首完整之七言诗当推东汉张衡之《四愁诗》,其所作《思玄赋》末之系辞亦为完整之七言。魏曹丕之《燕歌行》则为更完整、更富有艺术性之七言诗。六朝以来,七言诗有很大发展。鲍照于此贡献尤巨,除扩大其内容外,更将句句用韵改为隔句用韵,且可换韵,为此体诗发展开出新路。“然开合变化,波澜壮阔,必至盛唐而后大昌”(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李白、杜甫、岑参、韩愈与白居易等人,均对此体之成熟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七言诗分七古、七律与七绝三类。与五言诗同为古代诗歌主要形式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