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载其名,自注曰:“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明清以来论者以为难辨。清吴乔谓:“七律有未离古诗气脉者”,似为古律(《围炉诗话》卷二);王应奎则谓:“《瀛奎律髓》中有拗字一类,疑即所谓古律也。……亦谓之吴体。盖律诗而骨格峻峭,不离古诗气脉,故谓之古律诗也”(《柳南随笔》卷六)。大抵说来,凡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合律,而平仄似古风,不尽合律者,即是古律。如崔颢《黄鹤楼》诗,每句七字,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合乎律格法式。然从平仄上看,则前半首全然古风格调,第一句二、四两字俱平,第三句连用六个仄声字,第四句不避三平,与律诗正格不同,后半首才合律,乃典型之古律。盛唐其他诗人如杜甫诗集中,亦多作此体。古律产生于律诗初起之时;律诗定型后,仍有诗人有意识地依古律创作,如独孤及《早发龙沮馆》诗等皆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