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变格。此一诗体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而出句与对句平仄却大体对待匀整,故读来仍音节铿锵,错落有致。吴体不谐声律,与拗律每相混淆,前人或谓“吴体与拗律不同,其诀在每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转,故虽拗而章节仍谐”(《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五引纪昀语),但衡以此体诗,并不尽合。如唐陆龟蒙《早秋吴体寄袭美》首联对句“败蝉残蛩共相仍”中,“共”即为仄声字;至唐杜甫《愁》(自注:“强戏为吴体”)诗后三联第五字皆为仄声,与纪说更不相合。清黄白山谓:“吴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杜诗详注》卷一八引)。据此,其与拗律似一体。吴体为杜甫所创,除杜甫与陆龟蒙集中偶见之外,其他诗人集中罕见,并其名称唐以后亦不再被提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