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幽人喷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1)。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2),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宫冷昼掩关(3),净扫虚堂展寒绿。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4),曾寄会稽江上宿。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二二。
杨杰(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历仕礼部员外郎、润州知州、两浙提举刑狱。诗风平易如白居易傅,奇崛似卢仝。有《无为集》。
谢公约,是杨杰的朋友,有关他的生平和墨竹画,画史上缺少记载。
这首七古题画诗,押入声韵,按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就题写,谢公约用喷墨的方法画成墨竹,使绿竹变成黑色玉石。四句诗意都是环绕诗题上“谢公约”、“惠”、“墨竹图”着笔的,写尽题意。
后八句为第二层,用墨竹画的艺术效果,形容谢公约画艺高超。谢公约送画的时候,正值炎热的六月,都城开封,酷热难忍,诗人所在的礼部衙门门庭冷落,白天都关了门。诗人收到竹画以后,抱着恭敬的心意,将空室打扫干净,展开谢公约的《墨竹图》卷,顿时满堂映着绿色,生出寒意。这里,诗意出现两个飞跃,即视觉形象的转换和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融通。先由视觉形象上墨竹的黑色,转换成翠竹的绿色;再由绿色产生“寒”的感觉。我国古代画论早有“炎绯寒碧”的说法(萧绎《山水松石格》),色分寒暖,绿色属寒色,能产生凉意。杨杰“展寒绿”的诗意,体现着这种美学观念。“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诗思承上文继续向前拓展,《墨竹图》画得逼真,不仅使人生出寒意,还带来帘间的微风,满屋清爽,消除暑气。在炎热的六月里,展开画卷,“展寒绿”、“清满屋”,诗人通过对谢氏墨竹图艺术效果的描写,极力称赞他画艺高超不凡。最后两句,扣应诗题上的“惠”字,运用《世说新语》里雪夜访戴的典故,诗人告诉谢公约,感谢你惠赠竹画,我会像王徽之那样冒雪来寻访你,向你表示谢意。以此收结全篇,诗意完整圆满,结构严密,非常得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