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折得邻墙红杏枝(1),春风偷染墨胭脂。
恰如误入仙山路,虎啸林深月暗时(2)。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八七。
这首题画诗的艺术构思、技法运用非常巧妙。一、二句就题写,写画面形象。首句,直扣题上“折枝”二字。折枝,是花卉画技法之一,画花卉不画全株,不带根,只画一枝或数枝,故名。诗人将“折枝”分拆成两个单字,置于句首和句尾。这种造句手法,从唐代诗人李贺处学来。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上胭脂凝夜紫”,长城又名“紫塞”,诗人将它拆开,分置诗句的首尾。首句又扣题面“杏花”,画家笔下摹写的这枝折来的红杏,不是随意得来,而是从邻家墙上折来,暗用宋叶绍翁诗成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使诗句含蕴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次句,扣题面的“墨杏花”。杏花得到春风的吹拂,分外嫣红如胭脂,全句炼一“染”字,绝妙。杏花乃水墨画成,其色乃黑如“墨”;胭脂本是红色,墨杏花却是黑色,诗人在这里已经完成了色彩的转换。染,是一种绘画技法,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以加强艺术效果。实际上,杏花不是春风染成的,恰恰是画家用手中的笔濡上墨渖染成的。
诗的后半首,张雨飞驰艺术想象,由画面上的杏花推想开去,仿佛进入杏花林中。这时,诗人联想到《神仙传》里董奉的典故,于是,他便写出“恰如误入仙山路”,形象地表现自己艺术想象的境界,结句,“虎啸”、“林深”,都紧扣杏林故事的具体内容。巧用典故,便成为本诗的又一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张雨将画与诗的艺术构思结合起来,画与诗的技法结合起来,结合得很巧妙,又运用“独主风神”的绝句体式,把自己的艺术意想成功地写出来,读来风神摇曳,足以感发人们无穷的审美遐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