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草亭诗意图


吴镇

依村构草亭(1),端方意匠宏(2)。

林深禽鸟乐,尘远竹松清。

泉石俱延赏,琴书悦性情。

何当谢凡近,任适慰平生。

本诗选自汪砢玉《珊瑚网》卷三三、顾嗣立《元诗选二集·梅花庵稿》。

此图有吴镇自题云:“至正七年丁亥冬十月,为元泽戏作《草亭诗意》,梅沙弥书。”据沈周的题诗,可知吴镇这幅画用水墨画成,笔墨苍润,石田很喜爱它,表示了仰慕的心情:“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汛。”

构筑草亭而要富有诗意,颇费画家兼诗人的匠心,他除了充分发挥绘画艺术的表现功能,努力营造诗意以外,还用诗歌补充画意之不足,人们将他的画与诗联系起来,比照参悟,便能真正体察出吴镇的苦心孤诣。诗篇发端二句,吴镇揭示自己构筑草亭的意图:依照村落周边环境的实际景物构筑草亭,使小小草亭的空间变得宽敞宏大,也就是将草亭的视觉观赏的限度,延伸到周边的竹篁、松林、禽鸟和泉石,以达到“意匠宏”的审美要求。中间四句,描写草亭内外的景物。“林深”,可以画出,禽鸟在其中飞翔嬉戏,一个“乐”字,绘画艺术无法表达,靠诗句补出。“竹”、“松”的形象,可以画出,因远离尘嚣而特别清幽,一个“远”字,绘画艺术无法表达,靠诗句补出。亭外的“泉石”和亭内的“琴书”种种形象,都可以画出,而“俱延赏”、“悦性情”这些反映人们内在的心理情感的感受,绘画艺术实难表达,也只得靠诗句补出。正因为吴镇既精通绘画艺术,又熟谙诗歌艺术,所以他能熟练地扬其长、补其短,充分发挥诗与画融通互补的艺术特征,画出这幅《草亭诗意图》,题写出这首绝妙的诗,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境与诗境。最后,诗人发表观画感想,表述出“何当”谢绝“凡近”生活的愿望,以便在草亭中任意适性地度过平生,使心灵得到慰藉,领受美的享受。这种主观感受,恰是吴镇长期过着隐逸生活的真实反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