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朔风吹寒冰作垒,梅花枝上春如海。
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无名藉光彩。
长林大谷月色新,枝南枝北清无尘。
广平心事谁与论,徒以铁石磨乾坤(1)。
岁晚燕山云渺渺(2),居庸古北无人到(3)。
白草黄沙羊马群,璚楼玉殿寒花绕(4)。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贞姿灿灿眩冰玉,正色凛凛欺风霜。
转身西泠隔寒雾(5),欲问逋仙杳无所(6)。
夜深湖上酒船归,长啸一声双鹤舞。
本诗选自汪砢玉《珊瑚网》卷三三、顾嗣立《元诗选二集·竹斋集》。个别文字,据《元诗选》订正。
王冕善于写诗,每次作画毕,常自题其上,假图、诗以见志。这首《题墨梅图》诗,采用七言古诗的体裁、平仄韵迅速交替的用韵方式,运用以画作真的艺术手法,将画梅当作真梅,绝口称赞梅之品格、风神,直是一首赞梅诗。诗共二十句,每四句押一韵,四次换韵,按诗意和用韵的变化,可以将全诗分成五个层次。这是一首绝妙的长诗,足见王冕诗歌创作的艺术功力。
第一层四句,“海”、“彩”押上声贿韵,赞梅花之清香。
诗的开端,先从画面形象入手,梅花在“朔风吹寒冰作垒”的环境中繁密开放,所以,枝上梅花已是“春如海”。诗句写出自己画梅的艺术特征。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画梅题记》)王冕这幅梅画,繁枝密蕊,繁花怒放“如海”,送来“春”的信息。“清香”,是梅花的精神。王冕抓住这一点,盛赞梅花给天下送去清香,送去春光,“清香散作天下春”句,与“只流清气满乾坤”的艺术意想,同出一辙。
第二层四句,“新”、“尘”、“坤”,押平声真韵,赞梅花清高脱俗的品格。
这层诗意,是通过月色烘托和运用典故两种艺术手段加以表现的。前二句写月下梅花“清无尘”,不直接写出,却用“月色新”来衬托,这种艺术意想或许从前人的诗作中得到启示,如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陆游《梅花》:“月地云阶暗断肠,知心谁解赏孤芳。”他们都用清幽的月光烘托梅花清高脱俗的品格。后二句用唐朝宰相宋璟写作《梅花赋》的典故,将赞梅、赞人交糅在一起,梅品中有人品,梅格中有人格,盛赞人和梅的贞姿劲质。
第三层四句,“渺”、“到”、“绕”,上声篠韵、去声号韵通押,赞梅花耐寒之气骨。诗人热情赞美“岁寒特妍”、“玉立冰姿”的梅花,她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耐寒冷的气骨,北方荒寒的地方,如寒云渺渺的燕山,渺无人迹的关隘,白草黄沙的牛羊放牧地,冰天雪地的山谷里,她都能顽强地生长,形成烟花缭绕的壮丽的美景。在“璚楼玉殿烟花绕”的景色描写之中,饱含着诗人多么深挚的赞美之情。
第四层四句,“芳”、“常”、“霜”,押平声阳韵,赞梅花傲霜雪的贞姿。
这里,王冕先以“凡桃俗李争芬芳”句一垫,一衬,突现梅花“心自常”的不受外物干扰的品格,再用洁白的冰玉比况梅花灿灿的贞姿,用凛凛正色压倒风霜的威胁。这四句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侧面,赞扬梅花的贞姿,与第三层诗意互为呼应,由衷地赞美梅花耐寒冷、傲霜雪的气骨和精神。
第五层四句,“雾”、“所”、“舞”,上声语、麋,去声遇韵通押,写诗人爱梅之深情。前四层诗意不写梅花之色泽、形貌,却一赞梅之清香,二赞梅之品格,三赞梅之气骨,四赞梅之贞姿,诗人深爱梅花之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得以发露。最后四句,写诗人月下寻梅,夜访林逋。月下烟雾迷漫,他登上西泠桥,漫步梅林,寻访爱梅诗人林逋,一声长啸,逋仙的双鹤依然翩翩起舞。在空灵幽美的境界里,王冕淋漓尽致地抒写自己爱梅成癖的情思。
作画、题诗,赞美梅花的品格、气骨和风神,而诗人兼画家的王冕的情操、气质、精神,也就寄寓于绘画形象和诗歌意境之中。王冕这幅墨梅图,这首题画诗,含蕴丰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而语言清丽,诗思清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