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襄阳图


徐安贞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1),汉水忆回舟(2)。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本诗选自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五、《全唐诗》卷一二四。

徐安贞(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原名楚璧,信安龙丘(今浙江衢州)人。应制举,一岁三登甲科,开元中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终中书侍郎,约卒于天宝初。工诗,尤长于五言,为时所称。

据《唐诗纪事》,此诗题为“画襄阳图”,似是诗人自己画图,然后再题诗。首联“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谓画中的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亲切,分明就是昔日游览过的襄阳。此联点了题。颔联紧承“见昔游”三字而来,见到画中岘山,诗人就想起了自己曾在那儿驻马停留,凭吊羊祜碑的情景;见到画中汉水,诗人又回忆起当时曾泛舟其中,饮酒赏景的欢悦。这样写,一方面描绘了画中实景,另一方面诗人的联想、回忆也增加了画的容量和意蕴。颈联写图画之妙:秀丽的山峰点缀着各种花卉,烟云缭绕的山峦苍翠长绿,永远显示着春天的蓬勃生机。此处“丹”、“青”互文,指绘画,并点明了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即画面内容是凝固不变的,因而云彩不会因夕阳西下而消失,花卉树木也不会因秋天到来而凋零。尾联回应前文,揭示图画之功能。诗人由眼前图画而引发千里之思,既有对往日岁月的怀念之情,亦隐含着再次到襄阳卧游之意。徐安贞的这首诗写得颇具韵味,特别是颔联,极见功力。据《唐诗纪事》卷二五载,徐安贞因李林甫之故,曾避罪衡岳寺,李北海(即李邕)游岳,识之,因戏曰:“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暮雨衣犹湿,春风帆正开。抑能记否?”因同载北归。这一记载说明徐安贞诗在当时很受人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