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1),于今为庶为清门(2)。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3)。
学书初学卫夫人(4),但恨无过王右军(5)。
丹青不知老将至(6),富贵于我如浮云(7)。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8)。
凌烟功臣少颜色(9),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10),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11),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12),迥立阊阖生长风(13)。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14)。
斯须九重真龙出(15),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16),圉人太仆皆惆怅(17)。
弟子韩干早入室(18),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穷途反遭俗眼白(19),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20)。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二二〇。
曹霸(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谯郡(今安徽毫县)人,是曹髦的后代,官至左武卫将军,人称“曹将军”。天宝末,因得罪玄宗,被削籍为庶人。善画人物、鞍马,汤垕《画鉴》称赞他“笔墨沉着,神采飞动。”他的真迹《奚官试马图》、《调马图》、《照夜白图》等,宋元时代尚流传,今并失传。广德二年(764),杜甫寓居成都,与画家曹霸相识,感叹他的身世,因作《丹青引》赠给他,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此诗说:“通首感慨淋漓,都从此五字(指题上‘赠曹将军霸’)出。自来注家只解作题画,不知诗意却是感遇也。但其盛其衰,总从画上见,故曰《丹青引》。”说得很有道理。
全诗四十句,按诗韵变化,分成五个段落,每段八句。第一段“孙”、“门”、“存”、“军”、“云”,押平声元、文韵。首句从曹霸的家世说起,次句接着说到他的沦落,然后扣到曹霸的书画艺术上,与诗题《丹青引》相呼应。
第二段“见”、“殿”、“面”、“箭”、“战”,换押仄声霰韵,追叙曹霸在凌烟阁重画功臣图时的荣遇,突出他绘画艺术的超人成就,为下段御前画马作铺垫。功臣中有文臣、武将,诗只提武将,武将有许多,诗只提段志元和尉迟敬德,描写有重点,以点带面,笔墨省净。
第三段“骢”、“同”、“风”、“中”、“空”,换押平声东韵;第四段“上”、“向”、“怅”、“相”、“丧”,换押仄声漾韵,这两段都是描写曹霸画马,是全诗的中心。两段文字有区别,各司其职。第三段主要写曹霸画马的经过,极力称赞曹霸的马画,是空前未有的艺术品。第四段,以真马和弟子韩干作陪衬,极力称赞曹霸马画的艺术造诣。王嗣奭称这种陪衬手法为“借客形主之法”(《杜臆》),后代题画诗人多所模仿。
最后一段“神”、“真”、“人”、“贫”、“身”,换押平声真韵,极意形容曹霸今日之衰落,与昔日的荣宠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感遇”的题旨。结尾二句,诗人长叹说,自古以来负有盛名的人,总是遭际坎坷,贫困缠身。这是宽慰曹霸的话,也是愤激语;既是同情曹霸,也是自伤不遇。王嗣奭看出个中消息,评曰:“余谓此诗借曹霸以自状”(《杜臆》)非常符合怀才不遇、流落他乡的杜甫当日的创作心态。
杜甫这首题画诗,艺术成就极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好评。全诗凡四十句,八句一转韵,平仄韵相间,换韵处正是诗意转换处,段落分明。章法跌宕顿挫,波澜迭起,首尾完整,前后呼应。诗中多用衬笔,以学书衬丹青,以写真衬画马,以真马衬画马,以韩干衬曹霸,以昔盛衬今衰,用绘画中的以宾衬主的方法作为诗法。叶燮《原诗》论曰:“杜甫七古长篇,变化神妙,极惨淡经营之奇。”即以《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代表。何焯《义门读书记》:“此等,太史公《列传》也,多少事,多少议论,多少气魄!”《唐宋诗举要》引方植之说:“其妙处在神来气来,纸上起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汪涵光语:“古今题画第一手”。翁方纲《小石帆亭著录》认为本诗“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他们都对本诗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