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1)。
绝笔长风起纤末(2),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3)。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4),
重之不减锦绣段;巳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二一九。
韦偃(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寓居蜀地。他善画人物、鞍马、山水、松石,能曲尽其妙,思高格逸。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曰:“画高僧、松石、鞍马、人物,可居妙上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俗人定知偃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杜甫初到成都时,便与韦偃相识,这首题画诗便作于杜甫生活于成都的时期里。
这首题诗分三个层次。前四句是第一层,起句语调平缓,介绍当今画松名家,由毕宏转入韦偃。三、四句接着便描写韦偃的画艺,当韦偃画成搁笔的时候,树梢卷起清风,满堂的人都为之动色,惊叹松画的精妙。王嗣奭非常欣赏这两句诗的妙处,他在《杜臆》里说:“起二句,语气平缓,忽接以‘绝笔长风’二句,何等笔力。”
“两株惨裂”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具体描绘韦偃《双松图》中的景象。长满苔藓的双松树皮,已经坼裂,屈曲如铁的高松,交错回环。“白摧朽骨”、“黑入太阴”两句,就皮裂和枝回作深入的形象描绘。上句是说树皮坼裂的树干,好像龙虎的朽骨,韦偃用枯淡之笔画成,故云“白摧”。下句是说枝干上的树叶十分浓密,好像下垂的雷雨阴云,韦偃用浓润之笔画成,故云“黑入”。“松根胡僧”四句,描写松下有僧入定,神态自然,眉发雪白,右肩和双脚袒露着,寂无声息,好像在休憩,心无挂念,连松子落地也毫无反映。这一层八句诗,前四句状双松宛转盘曲之态,着力再现松之奇崛美;后四句状老僧超凡脱俗之姿,着力再现僧之灵异美。松之奇崛与僧之灵异,融为一体,构成双松图的绝妙画境。杜甫精心观察、感受、发见并捕捉了这种美感,创造出奇峭的诗境美来。
浦起龙《读杜心解》评这首诗的结尾是奇笔,他说:“末五句,于诸题画诗,结法又出一奇,与‘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同一意境,盖倾倒之极也。”最后五句,表现出诗人喜爱韦偃松画,于是备绢求画。韦偃画松以屈曲称奇,而杜甫却要他“放笔为直干”,除了着“戏”之意,也还有“君子直道行事”的寓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