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1)。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2)。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
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
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
沧洲说近三湘口(3),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4),翛然不异沧浪叟(5)。
本诗选自高棅《唐诗品汇》卷三七、《全唐诗》卷八二一。
王维一生作过不少画,流传至宋代的还有许多。据《宣和画谱》记载,御府收藏的王维画有一百二十六幅。其他如米芾《画史》、董逌《广川画跋》、周密《云烟过眼录》、汤垕《画鉴》等书,都记载过王维画,独独没有提到过《沧洲图》,可能这幅画到宋代已经失传了。
绘画艺术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所谓“成教化,助人伦”、“存乎鉴戒”(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也。有些画论家则比较重视绘画的审美功能,提出绘画有“畅神”(刘宋宗炳《画山水序》)、“悦情”(陈姚最《绩画品》)、“快人意”(宋郭熙《林泉高致》)的作用,认为绘画艺术品可以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从中获得愉悦感和美的享受,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皎然在王维这幅《沧洲图》里,看到了绘画艺术有“移人心”的艺术功能,便用诗句写出自己的艺术体验,阐发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首诗以“误是真”发端,用“以画作真”的表现手法,通过六句诗,表现王维《沧洲图》的画境。诗沿着“误是真”的思路延展,描写春渚上满目芳草,踏上绿草如茵的地上,拎起裙子,拾取香草,宛如进入沧洲真境一般。直到发现“飒然风至草不动”,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幅画。由“误入”起始,到“悟出”收束,极写《沧洲图》的艺术效果,从而反映出王维画艺的高超绝伦。诗的下半首,着重表现画境具有“移人心”的艺术功能。诗人先写“雨色”,空中水气映照着草木的绿色,呈空翠色,似蒙松细雨。王维《山中》有“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句,皎然化用摩诘句,表现画中的雨色斜拂座中的观画人,人们仿佛产生“水凉入襟”的感觉。进而,皎然又说观画人舒展画卷观看,似乎置身于湘水边,悠然自得,与沧浪老叟没有什么不同。全诗诗脉清晰,层次分明,先写误以画为真,后写雨色斜拂,再写翛然如沧浪叟,从各个方面说明“丹青”有“移人心”的艺术作用,形象地阐说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