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博
曾拟扁舟湘水西,夜窗听雨数归期。
归来偶对高人画,却忆当年夜雨时(1)。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五〇。
邵博(?—1158),宋代诗人,字公济,号西山,洛阳(今属河南)人。邵伯温次子。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历仕秘书省秘书郎、梁州知州、眉州知州。有诗名,其诗超然高逸。著有《西山集》。
智永(生卒年不详),宋代画僧,住成都四天王院。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云:“工小景,长于傅模,宛然乱真。”
《画继》记载本诗的写作和修改的本事云:
(智永)尝作《潇湘夜雨图》,上邵西山,西山即题曰:“尝拟扁舟湘水西,篷窗剪烛数归期。偶因胜士挥毫处,却忆当年夜雨时。”西山既咏诗,问永曰:“前辈曾有此诗否?”永因诵义山《问归篇》,西山矍然,亟取诗以归,翌日乃复改与之,(即本诗,从略),深恐多犯前人也。
《问归篇》,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尽管邵博修改了诗的初稿,但他的整体构思,还没有脱出李商隐的思路。诗人以虚拟想象落笔,表述自己乘舟泛游湘水、夜来卧听雨打篷声的意愿。“夜窗听雨数归期”,直应画题“潇湘夜雨”之意,露出了运化李义山诗的痕迹。第三句“偶对高人画”,叩到画题“智永上人”的画上,由画面浩渺湘水、孤篷扁舟、夜来风雨,联想到当年拟游湘水、夜窗听雨的意趣,写出结句,回应全篇。它的写法,与尤袤的《题米元晖潇湘图》诗恰恰相反。尤诗先写画面,再引发出“孤篷听雨”的艺术意想。本诗却先写拟游湘江,再扣合到画面上。写法虽然不一样,但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