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李次山自画二图其一泛舟湖山之下小女奴坐船头吹笛其一跨驴渡小桥入深谷各题一绝

李次山自画二图其一泛舟湖山之下小女奴坐船头吹笛其一跨驴渡小桥入深谷各题一绝


范成大

船头月午坐忘归(1),不管风鬟露满衣。

横玉三声湖起浪(2),前山应有鹊惊飞。

本诗选自范成大《范石湖集》卷一〇。

李次山,事历不详,石湖友人,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家。他画了二幅画,请石湖鉴赏。诗人读画以后,透过画面形象,细致体识画家的艺术构思,探索画幅的“画外意”,用非常优美的诗句写出画家心中有、笔底无的画意,充分发挥了题画诗申发、补充画意的艺术功能。

这首题画诗的题目比较长,画幅的图上景象,诗题里已经基本写出,因此,石湖在描写画面景象的同时,更多地注意从“画外意”方面加以发掘,并将它表现出来。首句“船头月午”,深夜月明,柔光洒满湖面,船头上坐着小女奴,这是画面上的视觉形象。小女奴深爱着恬静幽雅的环境,久久不愿归去,“久忘归”的深层心态,却是画家难以表达的。次句承上,进一步细致描写小女奴“坐忘归”时的心理活动,她不管夜风吹拂鬟鬓,也不管露水沾湿衣裳,依然独坐船头。第三、四句转出新意,诗思从“笛”上生发开去,小女奴在船头吹笛,悠扬的笛声在湖面回荡,使湖水震起阵阵微波。诗人想象笛声、水声传到前山,再加上明月照在树枝上,一定会惊动睡鹊离枝飞舞。“鹊惊飞”的诗意,自苏轼诗句中化出,他的《次韵蒋叔颖》:“月明惊鹊枝未安。”苏轼只讲到月明惊鹊,石湖既写到中夜月明,更写到了笛声、水声,三者共同惊动睡鹊,范氏的诗意比苏氏更进一层。三、四句诗,“横玉”在画面上是可以表现的,试问,吹笛三声怎么表现?笛声惊动水波,怎么表现?前山的睡鹊被明月、笛声、水声惊飞,又怎么表现?这些“画外意”,只能靠题画诗来申补,真正做到“诗传画外意”(晁补之《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