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花光墨梅


张栻

一枝已清妍,交枝更媚妩。

见之已愁绝,那复隔烟雨。

钱唐千顷春,想见西津渡。

他日到南屏(1),莫忘孤山意(2)。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七。

张栻(1133—1180),宋代诗人,字敬夫,广汉(今四川射洪)人。名将张浚之子,以父荫补官,历仕左司员外郎、秘阁修撰、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等。卒谥宣,学者称南轩先生。有《南轩集》。

此诗前两句写花光墨梅特色,“一枝已清妍”指花光善以“矮纸稀笔作半枝数朵,而尽画梅之能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〇七)。虽只有一枝数朵,但雅淡而不失靓丽,梅花之风姿跃然纸上,有“东城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一)之誉。但诗人此处所题花光墨梅却非竹外一枝,而是“交枝更媚妩”,在交枝盘旋中点缀朵朵梅花,如盛妆的少女,清妍之中又平添了几分妩媚。从这两句中可见花光善以多种技法画墨梅,体现梅花的不同风姿。花光还特别善于作烟雨梅花,黄庭坚称之为“道人烟雨笔”;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六中有题花光《墨梅》曰:“花光作此梅,如西湖篱落间烟重雨昏时见”,见之使人油然而生无尽莫名愁思,故诗人张栻亦云:“见之已愁绝,那复隔烟雨。”花光墨梅重梅花之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下半首,连用钱塘、西津、南屏、孤山四个杭州地名,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美丽的西子湖畔,看尽了西湖轻烟暮雨之中的千顷梅花,又仿佛让人感到是清晓绕行孤山篱落间,疏影横窗,暗香盈怀。诗人连用四个地名,由画面引申到画外,由画中之梅到西湖之梅,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大大扩展了画面容量,又使欣赏者体会到了画中之梅幽远而不失妩媚,清高而不失深情之意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