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
事已矣,泣何为?
苏武节(1),李陵诗(2)
本诗选自《元诗选三集·须溪集》。
刘辰翁(1232—1297),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历仕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教授。入元后,隐居不仕,著《须溪集》一百卷,已失传,现存《须溪集》,从《永乐大典》等诸书中辑出。
刘辰翁像宋末许多志士仁人一样,坚持民族民节,时时处处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念,因此,当他面对《苏李泣别图》的时候,便写下这首情辞恳切的小诗,一泄心头的悲恸。陆莹评论本诗说:“刘须溪《苏李泣别图》,噫!诗止十二字,摧藏掩抑,余每读悲之。”(《问花楼诗话》)
本诗是一首三言短古题画时,刘辰翁采用这种诗体形式,抒写他观画后的激越心情,非常得体。前二句,含二层诗意。苏李泣别,已成往事,事过境迁,何为再要哭泣呢?这是就画面而言的。画上苏武、李陵泣别时,汉室尚存;现在宋室覆亡,国事已矣,何必再哭泣呢?这是画外之意,是诗人主观情思的强烈发泄。后二句意谓,宋室虽已覆亡,而苏武的高风亮节不可弃置,李陵诗抒写的朋友情谊不可忘。全诗言简意赅,前二句聊作宽慰语,为后二句申述正面诗意作铺垫,一出一入,形成情辞沉郁的特色。清人何属乾评论刘辰翁的诗文作品时说:“忠爱似子美,不悲而歌,不哭而痛也。”(《刘须溪先生记钞序》)刘辰翁《苏李泣别图》一诗,正是这样的作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还将本诗与冯海粟的《题杨妃病齿图》诗、陈伯敷的《题杨妃上马娇图》跋语并列,评曰:“余观三先生之跋语,痛快严峻,抑扬感伤,使后世之为人君而荒于色为人臣而失其节者见之,宁不知惧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