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1),何曾吹落北风中!
本诗选自张晨主编《中国题画诗分类鉴赏辞典》。
郑思肖(1241—1318),元代诗人、画家,字忆翁,号所南,又号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叩阙上疏太后、幼主,疏辞恳切,忤当路,遂隐居吴中,寄食城南报国寺以终。《遗民录》云:“所南初名某,宋亡,改名思肖,即思赵。忆翁与所南,皆寓意也。坐卧不北向,扁其堂曰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下文,即大宋也。”善画墨兰、墨竹、墨菊,寄寓爱国思想。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四图诗集》、《咸淳集》等。存世画迹有《国香图卷》、《墨兰》、《竹卷》等。
百花盛开于春光明媚的时节,独有菊花“菊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史正志《菊谱前序》)开放在秋日疏篱畔,挺立于凌厉的风霜中,意趣无穷。郑思肖的《画菊》图,本已有这种艺术意想,再经题画诗一点,用意就非常清楚。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说菊花在枝头逐渐枯萎,“枝头抱香死”,花瓣不会堕落于北风中。“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笔下,往往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本诗指蒙元统治集团。诗句用隐喻手法,抒写自己宁可为坚持民族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的凛然正气,使诗篇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全诗写寒菊之形,得寒菊之神,表现菊花的自然美和画菊的绘画美,又融进了诗人的思想品格、胸怀襟抱,摅写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操,表现诗人高洁坚贞的人格美,画菊形象的自然性和“比德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