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幽人图


元好问

秋风谡谡松树枝(1),仙人骨轻云一丝(2)。

不饮不食玉雪姿(3),竹宫月夕频望祠(4)。

竟不下视斋房芝(5),人间好手乃得之。

眼中扰扰昨暮儿(6),画图独在羲皇时,

予怀渺兮幽林思。

本诗选自元好问《元遗山诗集》卷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四七。

这首诗,是元好问为女画家曹仲婉《松下幽人图》所作的题画诗。《元遗山诗集》于诗题下有注:“宋宗妇曹夫人仲婉所画,上有曹道冲题诗。”曹仲婉,宋代女画家,《宣和画谱》卷一六云:“宗妇曹氏雅善丹青,所画皆非优柔软媚、取悦儿女子者,真若得于游览,见江湖山川间胜概,以集于毫端耳”。有人评她的《桃溪》、《蓼岸》图,说:“咏雪才华称独秀,回纹机杼更谁知。如何鸾凤鸳鸯手,画得《桃溪》、《蓼岸》图。”可见,她真是一位富有才华、工诗善画的女才子。

诗的发端,直叩题面,从“松”和“幽人”落笔,首二句先描绘画面具象,上句应“松”,下句应“幽人”。绘画是无法表现事物的声响、动态和重量的,曹氏借助松枝摆动和云丝飘浮这种一刹那间的物态,传达出松声谡谡的音响效果和仙人骨轻的意象。曹氏的艺术意想,一经元好问诗句的映发和点拨,便被恰到妙处地被表现出来了。“不饮”两句,承“仙人”句,形容画上幽人的姿貌和神态。画面上的幽人玉洁冰清,他频频地看着神光,作远望的状态。“竟不”两句,说幽人凝神远望,竟然没有看到下面斋房的灵芝,而女画家“乃得之”,她用巧手画出灵芝。这两句诗承上启下,使诗意从幽人自然转换到画家身上。最后三句诗,分别写出画家艺术构思的特征和诗人观画的感受。尽管画家眼前都是些纷纷扰扰、幼稚无知的俗人,但他在画中却独独写出羲皇时代的幽人。正因为画家立意高古,画境清逸,顿使观画者产生“予怀渺兮幽林思”之想,兴起仰慕、企望高人奇士的心怀,感发常居幽林的情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