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
僧定钟声缓(1),依稀听不真。
渡头风正急,唤醒未归人。
万顷玻璃上(2),辉辉玉一环。
望中青如粟,约莫是君山(3)。
昏昏风浪里,瑟瑟打篷声(4)。
骚客千年恨(5),灵妃万古情(6)。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雪楼集》。
程钜夫,即程文海(1249—1318),以字行,号雪楼,京山人,后家于建昌(今江西永修)。累迁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曾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人。卒,谥文宪,博学闳才,有《雪楼集》。
江贯道,是宋代画家江参的字,居住吴兴霅川,长于山水,师董源、巨然,《图绘宝鉴》卷四评曰:“深得湖天之景,平远旷荡,尽在方寸。”本诗题写他的《潇湘八景图》,凡八首,今选评三首。每首原有画题。
第一幅,画题是“烟寺晚钟”。读完这首题画诗,我们可以想象出画面的景象:远处的寺院,掩映在暮霭之中。近处的渡头,“未归人”受到寺内晚钟的召唤,正奔向渡头。晚钟声声,在绘画上是无法表现的,画家正是通过渡头未归人的动作,暗示着远处寺院依稀的晚钟声,正随风传送。抽象的事物,透过具体的细节刻画被表现出来。诗人抓住个中奥妙,写成这首小诗,帮助读画人去领略画家的一番苦心。
第二幅画题是“洞庭秋月”。这首小诗纯写画面景象,万顷洞庭湖水,倒映着秋月的清辉,好像嵌在玻璃上的白玉环;远远依稀可见一点青色的粟米,估猜那便是湖中的君山。秋月美,湖山美,画美,诗美,画境即是诗境,画境与诗境如水乳般交融起来。
第三幅画题是“潇湘夜雨”。题画诗贵在想象,富有情思,不停留在画像的描绘上,应使有限的画面,生发出无穷的情思来。本诗的前两句,扣住画面“夜雨”下笔,“昏昏”,点夜字,瑟瑟,点雨字。诗人由“潇湘夜雨”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到潇湘女神,联想到她们在舜帝死后的悲痛,她们泪洒湘竹,惹得千年来诗人为之抱恨不已。诗人用一联对仗工整的诗句作结,极度概括地抒写了湘水女神和千古诗人哀伤、怨恨的情愫,真切地表达出程钜夫观画后的感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