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缤纷溪水急。
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绿萝(1)。
绿萝摇烟挂绝壁,飞流淙下三千尺(2)。
瑶草离离满涧阿(3),长松落落凌空碧(4)。
鸡鸣犬吠自成村,居人至老不相识。
瀛洲仙客知仙路(5),点染丹青寄轻素。
何处有山如此图,移家欲向山中住。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松雪斋集》。
商琦(生卒年不详),字德符,曹南(今山东荷泽)人,官至集贤学士,善画山水、墨竹,师李营丘,得其墨法。
赵孟頫不仅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也工于诗,时人以唐李白、宋苏轼比之。这首诗采用七言古诗的体式,灵活多变的用韵,超逸的气势,清奇的风格,题写《桃源春晓图》,读来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全篇用韵迅速转换,与诗意的变化紧紧配合,形成四层诗意。第一层,开端两句,“湿”、“急”,押入声十四辑韵,描写画面上桃花源洞外景色,点出画题“桃源”意,云白、山青、花红,色彩清丽,“初散”、“缤纷”、“急”,描写物体之流动,富有动态感。“落红缤纷”,隐括陶渊明《桃花源记》:“落英缤纷”入诗,不露痕迹,如出己手。
第二层,三、四两句,“多”、“萝”,换押平声五歌韵,描写画面上桃花源洞口的景色,点出画题“春晓”意。第三层,中间六句,“壁”、“尺”、“碧”、“识”,入声十一陌、十三职通押,描写画面上桃花源里的景色和居人的生活。这里是全诗的主干部分,也是诗人下功夫的地方,画家的画意,诗人的诗意,来自我国古代典籍,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子》云:“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诗》:“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画家和诗人将前代哲人贤士的社会理想,演化成新的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并在画与诗上,蒙上了浓重的神仙色彩,蕴含着逃世的隐逸思想。
第四层,最后四句,“路”、“素”、“住”,换押去声七遇韵,写出诗人的观感。前二句,称道画家是仙山上的仙客,在绢素上点染丹青画成桃花源图;后二句,表达自己的移家入桃源的愿望,收结全篇,气足神完。胡应麟《诗数·外编》卷六评赵孟頫《桃源春晓图》诗:“雄浑流丽,步骤中程。”极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