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日观
明月清风宗炳社(1),夕阳秋色庾公楼(2)。
修心未到无心地(3),万种千般逐水流。
本诗选自陈衍《元诗纪事》卷三四。
《江村消夏录》记录温日观的题语:“纸长,宜以好诗书之,为后之名胜笑览。”温日观自称本诗是“好诗”,确非虚语。
本诗题咏画卷,并未描绘葡萄的艺术形象,也未介绍构思立意的匠心,更没有交代画作葡萄的笔法技巧。全诗却发表一段议论,阐述一种有关绘画创作的重要理论。温氏说,要想画出佳作来,画家必须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而至关重要的便是心境,画家的心理境界。诗人首先用对偶句,标举刘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和晋代的庾亮。这个对句,有互文作用,为避免重复,首句用了“明月清风”,次句用“夕阳秋色”。其实庾亮登楼时的周遭风光,也有“清风明月”,这才符合《世说新语》里庾亮登楼赏月的故事。有了清风明月的环境,澄怀观道的心境,排除一切杂念,宗炳才能挥毫作画,庾亮才能乘兴咏诗。诗的三、四句是说画家要“修心”,如果没有修到净心的境界,就不可能增进画艺,势必一事无成。推而广之,人人要“修心”,如果不能解脱妄念,修到无心境界,则生活中万种千般的美好事物,都将付之东流。温日观用韵味极浓、意境极隽的诗句,写出自己的创作体验,将艺术创作的思维规律与佛教教义联系起来,加以阐发,还将它提高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确是好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