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鹈声中花片飞(1),楚兰遗思独依依(2)。
春风先自悲芳草(3),惆怅王孙又不归(4)。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蜕庵集》、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五。
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祖籍晋宁(今属云南),随父居杭州。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历仕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太常博士、国子祭酒、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从仇远学,工诗文,有《蜕庵集》。
这首题写墨兰的诗,与其他许多题兰诗不同,呈现迥异的性格,有着非常显致的美学特征。张翥扣住画题之“兰”字,从屈原植兰的遗意生发诗思,句句櫽括屈原《离骚》和《楚辞·招隐士》的诗意,抒写贤能之人不归的怅惘心情。诗的起句用屈原《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诗意,哀叹兰草、兰花在鹈
声中凋落,酿成无可奈何的遗恨,次句接着说:“楚兰遗思独依依”,与上句衔接十分紧密,屈原种植兰花的一番心意,受到鹈
先鸣的客观现实的打击,成为千古遗恨,可是,他独自对着兰花,依然恋恋不舍。第三句,仍承起句意,是说鹈
先鸣,百草不芳,春风为之悲哀。诗至结句方转出别意,由《楚辞·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触发起盼望王孙归来的诗兴,可惜得很,王孙久久不归,徒然使人惆怅不已。诗人张翥融注主观情感入这首题画诗中。他尽管长期在京城任清贵之职,也受到过宠信,但他有机会目睹贤士受挫的种种现实,因而产生“思归田”的愿望,思归而不可得,惹起不尽的惆怅,于是趁着题画的机会,渲泄自己的怨愤,抒写自己的心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