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墨梅


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1),湖光寒浸玉横斜(2)。

似将篆籀纵横笔(3),铁线圈成个个花(4)。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八三。

陶宗仪(生卒年不详),元代文学家,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应科举考试不中,遂致力于学问。晚年避乱迁居松江,躬亲稼穑。入明后,曾被聘为教官。工诗文,著述很多,有《南村诗集》、《南村辍耕录》、《书史会要》等。

陶宗仪精于书画鉴赏,他这首题写墨梅的诗,涉及书画相通的理论问题,丰富了画梅笔法的内涵,值得重视。诗从林逋发端,因为梅的老家在西湖孤山畔的林逋家。一、二两句将梅放在“明月”、“湖光”朦胧清寒的背景中加以渲染,更增添了墨梅的情韵。“月”是贯串两句诗的诗歌意象,明月照在林逋家的梅花上,使人联想起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玉横斜”,写出墨梅的动人姿态和风神,月光和着梅花映在西湖碧波中,如玉浸水中,夜色清寒。诗的前半首,写画面景物,又富有诗情。下半首转而发议论,诗人说画面的墨梅,纵笔超逸,用篆籀笔意,画成枝干、花朵,朵朵梅花用铁线圈成。书画相通,书画用笔相同,前贤早有论述。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说:“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也。”宋文同画竹、郭熙画树木,元人温日观画葡萄,用草书笔法。赵孟頫自题《秀石疏林图》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柯九思则说:“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写叶用八分法。”(《丹丘题跋》)他们都谈到自己作画过程中贯彻书画融通的创作经验,明人陈继儒总结这种画学理论时说:“古人金石、钟鼎、篆、隶,往往如画,而画家写水、写兰、写竹、写梅、写葡萄,多兼书法,正是禅家一合相也。”(《妮古录》)而画墨梅用篆籀笔法,还很少有人提到,因此,陶宗仪的这首题画诗,具有一定的文献意义和美学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