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二首


丁鹤年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1)?

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2)。

长啸还江国(3),迟回别海乡(4)。

春潮如有意,相送过浔阳(5)。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海巢集》、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六。

丁鹤年(1335—1424),元代诗人,一字永庚,西域(一作回回)人。元末,鹤年转徙逃匿,或为童子师,或卖药自给,或寄居僧舍,卒于明永乐间。好学洽闻,精诗律,尤工五七言近体诗,诗有骚、雅遗意,有《海巢集》。

《元诗选初集》、《元诗纪事》均于诗题下附注:“将归武昌,自赋二首。”鹤年父任职武昌,因家于此。我国古代有许多位画家画作《长江万里图》,如宋之巨然、夏珪,元之黄公望等,因没有文字说明,我们无法知道丁鹤年所观赏的是那一位画家的《长江万里图》。

丁鹤年观看此图以后,引发起思归故乡武昌的情思,便写下这两首诗。诗意由唐人崔颢《长干曲》翻出,第一首还穿插进崔颢《黄鹤楼》的诗意。崔颢《长干曲》云:“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丁鹤年的童年,是在武昌度过的,自然读过崔颢的这些名篇,深爱它们,熟读它们,烂熟于口。今天,看到《长江万里图》,依稀认出武昌以后,他就随手拈出崔颢的诗句,融入自己诗中。

第一首,“何处是侬乡”,是回应崔颢的“君家何处住?”三、四句,正面回答“侬乡”在“汉阳”。看到图上的晴川草树,历历在目,便能认出这里是“汉阳”,是我的家乡。第二首,描写自己将归武昌的心态和情思。“长啸”两句,抒写还乡前徘徊依恋的心情。海乡,在海边的乡土,丁鹤年有较长时间生活在海边,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旦要离开,确实有点依恋不舍。诗人在海边生活,与海潮产生了感情,他把海潮拟人化了,要求海潮伴送自己过浔阳。为什么只送过浔阳呢?这与崔颢的《长干曲》有关系。“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海潮送我过浔阳,再由九江的朋友陪我到武昌。这两首五言小诗写得很活泼灵巧,极有真趣,所以胡应麟评曰:“元题画五言小诗,虞伯生《柯氏山水图》、揭曼硕《潇湘八景图》、丁鹤年《长江万里图》等篇,皆极天趣。”(《诗薮·外编》卷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