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看图忆得住山阿(1),茅屋深深隐薜萝(2)。
风雨过来啼鸟静,白云更比绿阴多。
本诗选自张羽《静庵集》卷六、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
张羽(133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本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侨居吴(今江苏苏州)。元末为安定书院山长。洪武初,征授太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坐事窜岭南,半途,投龙江死。长于诗,与高启、徐贲、杨基等人为诗友,人称“吴中四杰”。亦善画,山水法米、高,笔力苍秀。有《静庵集》
从“看图”句看,这首诗题咏的是其他画家的作品,他没有写明此图为谁氏所作,很可惜。本诗重在描写画面景色,再现作品清幽之美,但诗人并不是机械地套用先写画面、再写观感的模式,却把两者打成一片加以描写,使本诗呈现出特异的艺术特征。一开始,张羽写出自己的观画感受,看到这幅《夏雨新霁图》以后,很快就联想到自己在山边的居处。次句又回到画面上,茅屋深处,居住着一位隐士。第三句扣住题面“夏雨新霁”着笔,表现风雨过后空山幽静的境界,诗句从画面托出,也蕴含着王安石“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即事》)的诗意。这种描写,已经超越了画面实境的范围,写出人在观看画幅后的感觉,一种交会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种感官功能的心理感受。结句则写出雨后新霁时白云繁多的景色特征,白云多,是画面景物,云比绿阴多,也是一种心理感受。由此可见,诗人时时处处将画面景物的描写与观画后心理感受的描写交糅起来,表达自己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从而使本诗更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