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海岳老仙非画工(1),自有丘壑藏胸中(2)。
大儿挥洒亦莫比(3),妙趣政足传家风(4)。
敷文阁下书帏净(5),梦入空山觉衣冷。
起拈彩笔写幽踪,一片飞来楚云影。
仿佛三湘与九嶷(6),翠峰犹抹二蛾眉。
水生江上鸿归后,树暗沙头春去时。
苍苍远渡连平麓,烟火参差几家屋。
林深谷静断行人,唯有禽声啄枯木。
偶向高斋玩此图,断缣犹费百金沽(7)。
自缘绝笔人间少,如此云山何处无。
本诗选自高启《高青丘集》卷九、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九。
杨泉《物理论》说:“会理乱丝,方可读诗。”其言不诬。高启这首七古题画长诗,一共二十句,乍看好似乱丝,但是按照平仄交叉用韵的规律,细细剖析,则诗思非常明晰,诗脉贯通。全诗分为五层,每层四句。第一层“工”、“中”、“风”,押平声东韵,述米元晖画风的家学渊源;第二层“净”、“冷”、“影”,换押上声梗韵,描写画家画作《云山图》;第三层“嶷”、“眉”、“时”,换押平声支韵,第四层“麓”、“屋”、“木”,换押入声屋韵,诗人用两层八句诗,表现《云山图》画面景象;第五层“图”、“沽”、“无”,换押平声虞韵,写出观画感受。
米元晖继承父亲米芾的优良传统,善于描状雨雾迷濛中的山景,得其妙趣,世称米家父子的云中山为“米家山”。这幅《云山图》正是表现这种画风,所以高启题诗首先从“家学”锲入,极有道理。夏文彦《图绘宝鉴》说:“米友仁,字元晖,元章之子,能传家学,作山水,清致可掬。”第二层,描写米元晖的艺术构思和作画过程。“敷文阁下书帏净”,窗明几净,画家清兴勃起,想象自己飞身入空山,顿觉寒意袭人。于是,他拈起彩笔,敷写“入空山”的幽踪,笔下缣上飞来一片“楚云影”,也就是这幅《云山图》。第三、四层,诗意转入画面景物的描绘上。诗人摹写画上具象,由远及近,逐次铺写。远处,水如“三湘”,山如“九嶷”。渐近,鸿飞江上,树暗沙头,苍苍渡口。近处,烟火参差,林深谷静,还能听到啄木鸟啄枯木的声音。最后一层,写自己的观感。第一句“玩此图”,回应全诗。自然界的云山,处处都有,但是米元晖早已逝去,《云山图》便成绝笔,人间稀少,即使是“断缣”,也值百金,结穴处以此画珍贵之意收束全篇,意完神足。全诗思致清新,神韵隽逸,诚为长篇题画佳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