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风送涛声带草香,溪山深处任疏狂。
放开双眼乾坤外,看遍浮云空自忙。
本诗选自《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九。
画家于自题诗外,还有题语,云:“辛酉暮秋画并题,长洲沈周。”辛酉,乃是弘治十四年(1501),时沈周七十五岁。人到老迈唯求静,沈周这幅画、这首诗都表现出隐逸幽居、听松吟月的意趣,处处流露出他的超脱尘俗、追求闲静的心境。
题诗从画题上的“听”字落笔。首句“风送涛声”直叩画题,写尽题意。风吹松树而作声,声大而成涛,松涛声又靠着劲风传送,诗人才能听到。首句妙在“带草香”三字上,“风送涛声”,是靠听觉器官感知的;“草香”是靠嗅觉器官感知的。传送涛声和草香的是风,感知松涛声和草香味的主体是人,两种感知同时作用于人体,就产生“通感”现象,诗人便采用“通感”的艺术表现技巧,巧妙地描绘《听松图》的艺术效应。诗的第二句,转而写人,写画家自己在静谧深山里随任自然的疏狂性情。第三句写到诗人在深山所见的景物,放开眼界看去,深山里、天地外,处处景物都是幽深、寂静的,深山的物境与画家好静的心境十分契合,真正达到“心远物皆静”(沈周自题《幽居图》)的境界。但是,在“物皆静”的境界里,却有白云忙忙碌碌,飘浮不定。从好静人的眼中看出,从静谧环境的烘托下,“看遍浮云空自忙”,这一结句正以动态的白云反衬环境之静和诗人心境之静。这种艺术意想,与沈周的《题云山图二首》:“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同出一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