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春半扁舟过太湖,洞庭着雨翠模糊(1)。
惟应旧日同游者,爱此朱郎水墨图。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六。
朱寅仲(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自号适意道人。云南人。画学董北苑,得山水真趣,因而笔下太湖洞庭也就清新自然,极富灵动之气。诗人吴宽览画之后,完全沉醉其中,浮想起旧日游历时所见,题诗便由此起笔,并没直接描写画面。运用这种跳跃的笔法,画境实境合二为一,无时无刻不在“写画”,这不仅让人尽情享受自然的山光水色,更能够使人充分领略到画家高超的画艺。春半,春之盛也。适逢此时,驾一叶扁舟,游遍太湖,自然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一派生机。但是,无论画家诗人,并没有着力于此,而是刻意描摹春雨,也许正如前人所云:“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细雨中。”(宋·释仲殊《润州》诗)春雨飘过,留下了春的印迹,春芽冒出地面,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一片淡淡的青青之色,若隐若现。透过雨丝,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洞庭着雨翠模糊”,诗人也是一位高明的水墨大师,挥洒着饱蘸水分的妙笔,抹出了模模糊糊的一带草痕,随着山势起伏,这便是春天的草,春天的雨,春天的景。
当诗人从“画中游”忽然醒来,不觉现出一丝遗憾之意。幸好画家一帧小画为记忆留下了永恒,临了,诗人以平淡浅易,接近口语之词作结,对画作给以极高的评价:“惟应旧日同游者,爱此朱郎水墨图。”此诗题画咏春,能摄春之魂,用诗的语言描绘出画笔也难及的境界,给读者以无穷的趣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