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潮图


李东阳

钱塘江头江倒流,中有潮声号万牛。

堆银如山雪如屋,远影灭没当空浮(1)。

千峰将颓树欲秃,海若股栗天吴愁(2)。

来船欢欣势自下,瞬息千里无淹留(3)。

去船乘危贵得正,力尽一过且复休。

跻攀分寸偶失守(4),顷刻下饱鼋与鳅(5)。

由来咫尺不自觉,远望不敢凝双眸(6)。

客来未到胆已落(7),借问同行还见不?

何人嬉笑欲起舞,越东老翁搔白头(8)。

群儿招呼或助叫,倏忽过耳风飕飗(9)。

达士遐观得奇赏(10),七泽五湖同一沤(11)。

天道虚疑月盈缺(12),世情妄假人恩雠(13)。

复将险巧作戏剧(14),乡里少年夸善泅(15)。

潮来潮去亦何意,人间万事良悠悠。

我时渡江不相值,空向燕客谈杭州。

壮怀高兴两莫遂(16),三十五年秋复秋。

谁将妙思入画本,似与造化争雕锼(17)。

酒酣月落不知处,梦醒尚作江南游。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六。

我国沿海潮汐,以钱塘江海潮最为壮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势汹涌澎湃,比平时大潮更加奇特,潮头如万马奔腾,山飞云走,撼人心目。李东阳这首题画诗,一开始就连用两个比喻,描绘出潮来时的威势。“中有潮声号万牛,堆银如山雪如屋”,先写所闻,后写所见。怒潮掀天揭地地呼啸而来,潮头奔涌,声响洪大,有如万牛齐奔,动人心魄;汹涌的浪潮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潮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官的浓墨健笔,早已把读者带入到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至于潮头有多高,诗中并未直言,但“远影灭没当空浮”早已写得十分清楚了,浪高连天,以至于浮在浪花之中的远处山影也仿佛是“当空”浮动。潮水卷山而去,白浪滔天,怒潮如箭,包孕群峰,摧颓树木,真让人恐惧,以至双股抖索战栗。其后,诗歌转而描写人物身历奇境的活动,从侧面间接地再现潮势。乘势而下的船只,瞬息间早已行过千里;去船则在风浪中拼力搏击,根本不能有一丝的轻松和懈怠,稍一闪失,顷刻间葬身鱼腹。这一切使观潮者不敢凝眸,胆落心颤,伴随着身边飕飕的江风,群儿发出阵阵尖叫和惊叹,不觉又一次抬头遐观,欣赏着眼前这“七泽五湖同一沤”的人间奇观。

在纵览海潮壮观的最高潮,诗歌笔意陡转,顿起感慨。海潮源于“天道”,随月亮盈虚而生,而世情悠悠,浑无定所,恩仇变幻,亦有如月之阴晴变化。“潮起潮落”,转瞬之间,变幻得令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也许对这种体验的认识会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地加深。这首题画诗,前半写景,有潮急势猛,一波三折之势;后半谈人生体验和哲理,极为超脱飘逸,写景说理,前后配合,扣住画面实景着笔,自有意境融彻之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