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乌丝白练是生涯(1),但向沧江问米家(2)。
从说远山多妩媚(3),可知矮树是枇杷。
春入寒枝未着花(4),湿云细雨罨平沙(5)。
天公似合襄阳戏(6),我画烟山不较差。
本诗选自董其昌《容台诗集》卷四,亦见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一。
此画系仿前人笔意而作,董其昌之“仿”并非如清初“四王”为首的画家以“模古”、“仿古”为宗。在他的画论中,不但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自然造化,这在许多题跋中都有表白:“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故有不读书万卷,不行千里路,不可为画之语”,“天闲万马,吾师也,然非闲静无他好萦者不足语此。噫!是在吾辈勉之,无望庸史矣。”(《题舟次城陵矶画》,见《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六〇)画家这儿仿米芾,乃是学其“信笔作之”,“不取工细,意似便已”,不受程式、规范限制的艺术精髓。诗中他自言,乌丝白练是平生所爱之物,要想在此取得成就,达到米家山水的境界,并非步其后尘,亦步亦趋,而应向“沧江”山水间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与真谛。这是画家仿米所得,“天公似合襄阳戏”,亦是此意。表面看来,天公似乎对米氏父子钟爱尤加,与其画作不谋而合,实乃是长期参悟自然天地之结果。如此学古,不泥于形式,更注重把握其神髓,自然会超越前人,取得新的成就。所以,董其昌对自己的画作显示出强烈的自信,画中细雨霏霏,湿云缭绕,掩映平沙,远山有若飘浮,气韵生动,绝不会比米氏父子逊色。“惟以造物为师,方能过古人,谓之真师古,不虚耳。”(董其昌《为杨继礼作〈燕吴八景册〉》)这些名言良训,也许对今天的画家乃至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有所启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