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
不是看山淡欲无,江空沙落眼模糊。
鹁鸠强要司睛雨(1),不管人眠着意呼(2)。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二。
清代画论家方薰曾云:“墨华淡渲,神韵自足。”(《山静居论画》)此中道理,也许黄公望早就深参悟透,只是未言而已。前人评其山水,直云:“黄思翁之笔,犹仙人所能,其用墨之鲜彩,一片清光,奕然动人。仙矣,岂人力所得而办?”正是高超的水墨技巧,使其画中的“看山淡欲无,”朦朦胧胧,在雨雾岚气之中隐隐泛出了一抹极淡极淡的青青之痕,这是早春的草吧,令人生起欣欣的生意。然而,这一切终究不能够看得十分清晰,因为“江空沙落眼模糊”。江水澄空,明月普照,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整个世界浸染成如梦似幻的银辉色,沙落平江均不见,浑然只有皎浩的月光,因而翠绿春山也只是淡淡的一抹而已。对于画中这个神话般的美妙境界,作为画家兼诗人的李日华,又以细腻的笔触,使子久的画境显得格外恬静幽美。古人所讲的“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在黄子久的画中,李日华的诗中,无不得到体现和印证。
黄子久不愧为画中圣手,但他还是难以表现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感受,这一缺憾,李日华的题诗“鹁鸠强要司晴雨,不管人眠着意呼”便使之得以弥补。鹁鸠逢晴则呼,不管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人们酣睡正浓。诗人通过鹁鸠声声,进一步反衬出山林月夜的幽静。这又是一个“以声显静”的成功范例,正如王籍《入若耶溪》中所描绘的那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