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陆蠡

孩子手中捧着一个贝壳,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一半给他亲爱的哥哥,一半给他慈蔼的母亲。

他看见星星在对面的小丘上,便兴高采烈的跑到小丘的高顶。

原来星星不在这儿,还要跑路一程。

于是孩子又跑到另一山巅,星星又好象近在海边。

孩子爱他的哥哥,爱他的母亲,他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献给他的哥哥,献给他的母亲。

海边的风有点峭冷。海的外面无路可以追寻。孩子捧着空的贝壳,眼泪点点滴入海中。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手中捧着贝壳的孩子的冰冷的身体。

第二夜,人们看见海中无数的星星。

1933年8月

这篇寓言体的散文诗,通过一个童真的孩子追求的失落和终于殉身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在寻求光明途中的怅惘、悲哀情怀。

作者在故事中构筑了一个动人的童话世界。孩子要摘取满贝的星星,是为了一个纯真的愿望,要把它献给哥哥和母亲,以表达自己炽烈的爱心。但足,在丘顶,在山巅,在海边,又哪里能够攀摘到星星?海外更是无路可寻。纯真的愿望,在徒劳的追求中幻灭,这无疑和死一样的孤寂与悲哀。

作者在故事中寄寓了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是一切努力终归失败,这就暗示了现实社会的阴冷,使人感受到浓重的社会悲剧气氛。同时,它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景和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人生道路上的痛苦探索及其悲哀,都被压缩进这故事的简短情节中,从而使这则寓言内蕴丰富、艺术表现含蓄宛转。这就是这篇散文诗的精妙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