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画山水


傅山

天下有山遁之精(1),不恶而严山之情(2)。

谷口一桥摧诞岸(3),峰回虚亭迟臞形(4)。

直瀑飞流鸟绝道,描眉画眼人难行(5)。

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6)。

问此画法古谁是,投笔大笑老眼瞠。

法无法也画亦尔,了去如幻何亏成(7)。

本诗选自傅山《霜红龛集》卷六。

这首诗同样鲜明地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个人思想性格,诸如“天下有山遁之精,不恶而严山之情”,“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傅山其他题画诗中得到印证。而更引人注目的乃是诗中提出了傅山画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观点,即反对模拟复古的师古主义。

明末清初画坛的总趋势是,追求笔情墨趣的文人意趣,重视前人技法成就的规模,以“四王”为一系。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杂一他笔,使非题款,虽善鉴者不能辨”。(王时敏《西庐画跋》评王翚语)他们刻意摹仿的心情,甚至“于古人同鼻孔出气”(王时敏《西庐画跋》)和得“些子脚汗气”。(王原祁《麓台画跋》)而在此系之外的石涛、八大、龚半千、弘仁诸人,自成创新一脉,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与之针锋相对:“尝憾其泥古不化者,识之拘也”,“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真正有识见的君子,不应为古人所囿,而应“借古以开今”。(《变化章》)这就涉及一个“法”字。《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佛家认为,心即法,法即心,心之大觉大悟须心传自悟,非有定实之法;而要达到大彻大悟,又须藉法以入,不可无“法”,是谓“非非法”。这一观点对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石涛深晓其中奥义,亦在绘画中提出了“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他一方面强调“无定法”,但又不完全否定“法”,同在《画语录·变化章》中,他针对“至人无法”的片面观点,提出了“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傅山的画论在这一点上与石涛完全一致,所以当有人问及其画“法古谁是”时,竟“投笔大笑”,瞠目结舌。其中原委也就是他始终坚信,一旦真正精通了画法,在创作时,这些法度也就犹同幻影,与作品成亏并无多大关系,诗末“法无法也画亦尔,了去如幻何亏成”正是画家的自我表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