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
画禅诗癖足优游(1),远树孤亭正晚秋。
吟到夕阳归鸟尽,一溪寒月照渔舟。
本诗选自郑旼手抄渐江《偈外诗》。
弘仁的山水画有三个突出特征:远、静、冷。昔人评北宋画家李成、范宽时说:李成画虽近看,亦如远在千里;范宽画虽远看,亦如近在眼前,因李成文气,范宽武气。而渐江却以文秀典雅之笔,使笔下山水景致,皆有远感,远中又有咫尺千里的空旷,十分难得,因而画面的境界具有幽深旷远之美,此其一。二,静寂如万籁无声。古代文人画家都爱表现幽深静谧,渐江师亦有自己的独特处,他以沉稳秀劲的笔墨,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静寂,而其中又显示出一种刚正之气和不屈的精神。三,渐江画中除去一切拖泥带水,用纯化到如折铁般的线条构图,传达出寒光冷韵,使人微觉寒气飕飕,俗虑顿消,这在画史上是罕见的。
画面上的意象:远树、孤亭、夕阳、归鸟、寒月、渔舟,以及晚秋的背景,看似各自独立,但都使人得到同样的心理感受:冷、静。题画诗并没有对画景作多少点染,只是采用铺陈直述的“赋”法,就传达出这一层画意。画境、画意与画家技法风格相匹,就能直指作者的诗心、画心,因为弘仁癖迷于诗画,用以抒写自己悠闲自得、遁世避俗的生活志趣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弘仁作品中的远、静、冷,是出于他的画笔,而源于他的精神的。他“畏见日边人”,远离官场和尘俗的人世,乃是他“远”的根源;他抗清失败,不降求仕,不求取功名利禄,只希望静隐于禅,这是他“静”的来源;生活于异族统治下,恢复无望,心冷意凉,又便是“冷”的根源。在下面一首《题画》中,画家的这种情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吐露,可参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