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
才微岁晚畏讥弹,井社年来欲住难(1)。
只合全家太湖去(2),免教小吏侮乡官(3)。
本诗选自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一五。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与编修《明史》。后曾出典江南省试。三十一年归里,专事著述。著有《曝书亭集》八十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经义考》三百卷,编选《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三十六卷。所作词风格清雅疏宕,极具特色,开创了清初词坛上“浙西派”,与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并峙称雄。
沈上舍,即沈季友,字客子,嘉兴人,太学生。著有《南凝集》。时有移居之意,遂请人作画,嘱朱彝尊题之。竹垞此诗颇有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之意。失意落魄,侘傺不遇的愤闷悲慨始终萦绕于朱竹垞的内心深处,在不少诗词之中,都抒发了这一历代才士共同的悲愤。面对现实,想及自己的前景黯然无望,便产生一种与世离心的态度,导致归隐田亩,厌弃世事的意念。这首题诗使我们对诗人产生归隐弃世这一动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才微”只是诗人的自谦,这一自谦实际上饱含着他内心的诸多不平。岁晚近暮,历经宦海沉浮,年来愈感官场险恶,弋机遍布,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此间欲住也难。倒不如索性远而避之,退居江湖之远,“只合全家太湖去”,那么也就免去了一切纷扰和喧嚣,再也没有小吏会来轻侮袭扰。正是源于这一思想意念,朱彝尊才会在词作中有如许的慨叹:“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青玉案·临淄道上》)“菰芦深处,叹斯人枯槁,岂非穷士?剩有虚名身后策,小技文章而已。四十无闻,一丘欲卧,漂泊今如此。田园何在?白头乱发垂耳。”(《百字令·自题画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