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簪花图


姜实节

六年前见倾城色(1),犹是云英未嫁身(2)。

今日相逢重问姓,座中愁杀白头人(3)。

本诗选自罗振玉辑姜实节《鹤涧先生遗诗》。

姜实节(1647—1709),清代画家。姜埰之子,字学在,号鹤涧,山东莱阳人,长年流寓吴县(今江苏苏州)。好古不图荣华,一生未仕。工诗书画,诗尤以七言绝句见长。著有《焚余草》。

簪(zān)花,即插花。按古制,每逢典礼宴会佳节,女子都头戴鲜花。在古代仕女画中,这一形象屡见不鲜,如唐代画家周昉的名作《簪花仕女图》,表现了贵族妇女闲庭信步,养尊处优的生活。而这首为青楼旧时佳人画像所题之诗,却表现了截然不同的趣味和主旨。全诗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变化。六年前的美人,一副倾国倾城之貌,犹如云英未嫁时的姿容,绝世无双。可如今再次相逢,早已面目全非,判若两人,甚至当面不识,还要重问姓名。当听到过去熟悉的姓氏之后,顿时使我这个座中白头人感到万般的悲戚与伤感。虽然诗中没有正面描写佳人容貌的衰老,但读者全然可以想见。

全诗诗意与罗隐旧作相通,不仅有伤于妇人,更有自怜之意,正如洪亮吉所说:“‘我未成名君未嫁’,同伤沦落也;‘尔得老成余白首’,同悲老大;用意不同,而寄慨则一。”(《北江诗话》)通过强烈对比与侧面描写,极大地增强了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之感,令人伤心进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